汉中市应急物资储备“6543”管理模式 精准提效升级保障力
近年来,汉中市针对辖区内灾害种类及安全生产现状,进一步加快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,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全面强化科技信息化建设,以应急物资储备“6543”管理模式为统揽,信息化赋能物资储备,精准化保障紧急调配使用,有力、有效强化后勤保障。
具体做法,“6”大功能全面开发。创新应急物资储备模式,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,确立以“云计算”和“大数据”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架构,构建“一网、一库、一平台”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,实现了物资扫码出入库、一键盘点、智能储备、提前预警、调拨追溯、实时掌握等6大功能智慧化,电脑和手机APP移动终端双向管控,实时全面掌握物资品种、数量、质量、用途、储存地点等信息,夯实信息化底座,确保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动态监测采集,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。
“5”个环节全程把控。严格把控采购、储备、使用、运输、回收等5个环节监管,实现应急物资全流程闭环监管。一是规范物资采购流程,完善采购程序,源头保障物资质量安全,把好物资源头关,做到买得好。两年来陆续对新采购的棉被、手电筒等10批次2.48万件救灾、防疫等物资进行扫码入库,并完成了167批次19.5件(台、套)应急物资进行调拨出库及回收工作,并成功应对了近两年全市8个县区疫情及镇巴、略阳县等洪涝灾害救援救灾工作。二是在入库时,所有物资实现扫码录入库,逐一健全物资厂家、生产日期、报废日期、数量、品种、规格等关键要素,加强仓库日常监管,常态化进行防火、防虫、消毒、维保,确保库存物资的安全性,把好安全关,确保用得了。三是信息化监管储备全过程,实现物资库存、保养、报废智能化预警,坚持维保在先,坚持先进先出,坚决做到所有物资随时处于最佳待命状态,全年实现应急物资维护保养240批次,把好监管口,确保所存物资能应急。四是强化社会化配送能力。通过签订协议储备配送力量,提升应急物资配送保障能力,严防突发紧急状况下应急物资运输不畅,疏通运输口,做到运得出。五是坚持对发放物资进行有效信息链追溯。全程把控物资状况,对应急装备、设备等可回收利用的物资进行追溯,全部进行回收利用,把好节约关,做到收得回。通过五个环节把控,全面实现了物资应急物资集中管理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全链条监管。
“4”级网络一个平台。坚持问题导向,理顺物资储备体制机制、整合优化各类资源,制定出台汉中市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指导意见》,按照“分级负责,分类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以市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,以县级应急物资为重点,镇、村两级应急物资为补充的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,逐步建成规模适度、结构合理、功能完备、管理科学、运行高效的“市-县(区)-镇(街道办)-村(社区)”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,打造出手机APP等移动终端随时查看调拨、批量出入库操作的一体化高效指挥网络平台,进一步提升了物资调运水平和抢险救援能力。
“3”项措施多方保障。一是推进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。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力度,建立物资保障专业人才的储备机制,加强对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、操作人员等培训,形成基本固定的市、县物资操作技术人员,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,解决应急救援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二是健全物资储备管理制度。修编完善各类物资储备管理办法,建立应急物资资金、采购、调拨、使用、轮换、发放、报废和跨区域援助等管理办法,切实形成科学合理、门类齐全的管理体系和长效保障机制,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。三是压实责任优化保障措施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,加强使用操作的考核研判,针对系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不断修改完善,最终实现信息平台智能化、可操作、科学化。同时,为配合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开展,同步建立了应急物资运输车辆、救援车辆、救援单位、技术操作人员、设备物资代储、搬运队伍等6类配套信息台账,有效提升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