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公开>主动公开>政策解读

强化“五个能力”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系列解读之五

发布时间:2022-02-17 17:30 来源:省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处

2月10日召开的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指出,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,既是一项紧迫任务,又是一项长期任务,必须持续用力,系统推进,强化“五个能力”,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。

强化综合执法能力

综合监管执法是防风险、除隐患、遏事故的重要防线,执法“宽松软”仍是各级监管执法中最突出的问题。要抓住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有利契机,下大力气,推动监管执法能力快速提升。要加强法治建设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,大力推进《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》和《陕西省实施<突发事件应对法>办法》两部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,持续深化普法宣传工作,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应对事故灾难、自然灾害,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要深化执法改革。加快推进市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设置、人员划转和装备经费保障,分级组织执法人员业务轮训,开展执法标准化单位创建,不断加强基层能力建设。探索推动执法队伍准军事化管理,树立新时代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崭新形象。积极推行“局队合一”和“一体统筹”工作联动机制,形成监管执法合力,提高执法效能。要开展差异化执法。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,在扎实开展计划执法、专项执法、交叉执法的同时,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水平,统筹“放管服”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,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精准执法。要坚持依法行政。严格落实“三项制度”,全面推行“三位一体”执法模式,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执法”系统运用,规范线上立案审批、文书制作等处置流程,推动执法程序网络化、活动流程化、卷宗电子化、质量标准化。

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

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要坚决落实“两个坚持、三个转变”工作要求,认真学习《河南郑州“7·20”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》,深刻汲取教训,举一反三,千方百计提升“防减抗救”能力。要完善工作机制。加强各级减灾委、防汛抗旱指挥部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抗震救灾指挥部“统一领导机构”工作职能,形成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上下对应、分级负责”的管理机制,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、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,落实检查、考核、评估等各项制度。学习总结各地自然灾害防治、应对的经验教训,落实联合会商研判机制,形成组织指挥扁平化、防范救援一体化、信息发布窗口化的工作模式。要健全网格化管理。网络化管理是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有效实践和探索,具有根本性、普遍性、基础性和长期性。用好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,分区域、分灾种确定风险点,将省市县乡(镇)村(社区),编织一张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、多网重叠、密而不漏的风险防控网格,实行定点、定人、定责管理,构成“动态式”“联动式”网格化管理,形成“有机构、有队伍、有预案、有物资、有场所、有平台”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。要强化监测预警。监测预警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、减轻灾害损失的首要环节。加强数据资源整合,形成及时、准确的预警信息,大力提高极端气象灾害的精准度。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方式、拓展发布渠道,提高信息覆盖率、精准度和实效性,强化针对特定地区、特定人群、特定时间的精准发布能力,打通预警发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要抓好防汛抗旱工作。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,一岗双责”防汛抗旱责任,加强乡镇村组预警信息传递能力,完善防汛抢险物资队伍保障,突出极端天气引发的综合灾害防范应对,严格落实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,确保群众生命安全。要加强基础建设。持续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、“八大工程”建设,从根本上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。启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防灭火综合性保障基地建设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,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创建。构建科学合理的“实物+产能”物资储备模式,建立运转高效的联动保障机制,增加各级防汛抢险物料储备,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。

强化应急救援能力

应急救援是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,只有平时下足功夫,关键时刻才能赢得主动。要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。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,要通过预案修订厘清部门职责、摸清家底短板、衔接平战转化、规范应对程序。要按照能编尽编、应修尽修的原则,推动各地应急预案修订,形成有序衔接、相互联动的预案体系。各类预案要配套简单明了的工作手册、行动方案,提高实用性、便捷性。要围绕指挥体系搭建、救援力量拉动、物资通讯保障等重点环节加强预案实战演练。要建强应急救援队伍。加快推进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系统互联、信息共享、队伍协同,实现联调联战;加强与驻地军队、武警和民兵的沟通联系,实现人员、装备、训练场地共享共用,在洪涝、地震、森林草原火灾等领域开展针对性训练;全面提升县级以上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建队率,推动乡镇、街道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,发挥就近便利优势;要依托企业建齐配强专业救援队伍,队伍类型要覆盖主要灾种,要突出专业装备配备和专业能力训练;加强民间救援力量的规范管理和培育引导,发挥其有益补充作用。要健全应急救援机制。已经印发的《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部工作方案》是我省健全应急指挥的重要规定,各级要参照执行,尤其要强化指挥体系的统一领导,关键时刻要确保有党政领导坐镇指挥。要补齐救援能力短板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省部署了“一主九副”10个区域性救援基地,填补充实重点救援力量。要以历史灾害事故数据为基础,以应急救援任务需求为牵引,系统谋划、合理布局,重点打造测绘、地质灾害排查、重型机械、煤矿、危化、森林草原火灾等专业救援队伍。同时,要加快推进航空救援体系和“三站一中心”建设,积极对接应急部和周边省份,加强区域救援协作,推动陕西应急力量走出去。

强化指挥调度能力

坚持“一切面向实战、一切为了实战”,着力实现指挥调度的高效化、专业化、模块化。要加快实现突发信息由被动接收向主动获取转变。多渠道、多形式获取各类突发事件信息,在特殊敏感时期不拘泥于灾害事故报送标准,第一时间报送信息,力争做到半小时内电话报告,1小时内书面报告,并持续跟踪反映事态进展、工作措施等情况。要注重信息垂直获取能力,加强基层信息员定岗定员,改变县级以下数据获取难、上报难的现状。要拓宽信息获取面,加强与公安、住建、交通、气象、消防等部门信息共享,实现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扁平化管理,高效流转。要加快实现应急指挥由经验决策向专业决策转变。加快建成高效应急指挥系统,为指挥调度提供硬件支撑;适应灾害事故类型,提升专业研判能力;坚持应急处置与应急值守相统一,应急预案与救援行动相匹配,救援现场和指挥中心相衔接,实战演练与桌面推演相结合,做好指挥调度的行家里手,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。要加快实现应急响应由临时组建向模块预设转变。发挥指挥中心事故灾害处置中枢作用,紧紧围绕实战要求,根据事故灾害特点规律,研究制定应对处置工作方案,对指挥架构、队伍装备、物资保障等进行标准化、模块化设定,全链条模拟推演,真正实现统筹各方资源联合应对处置。

强化科技支撑能力

科技信息化建设是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,是事关应急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、战略性任务。加强在应急救援、安全生产、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科技赋能。要推动科技强安。依靠科技创新,开展机械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改造;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,加强主要灾种的成灾机理、灾害规律、应对策略研究;以应急管理实战对科技的重大需求为牵引,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加强合作研发,突破核心关键技术,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要加强数据整合。通过对风险要素数据的全面汇聚接入、数据共享,构建运行状态分析模型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AI智能识别等先进技术,构建全域覆盖感知网络,实时监测感知回传,解决安全生产、自然灾害等预警手段传统、预警设备落后、物联监测缺失等问题。要助力应急指挥。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,加强综合应用平台运用,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,构建多层级、多通道的应急通信网络,实现系统内上下贯通,跨部门横向联通,做到视频会商、远程监控常态化,着力实现监测预警、监管执法、辅助指挥决策、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智慧化。


相关链接:一图读懂丨2022年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报告


底部相关链接